和黃金、美元一樣,石油是財富的代名,它是控制性壟斷行業(yè),據《能源》的統(tǒng)計稱,中國民營石油行業(yè)的規(guī)模已經超過3000億,比BAT的營收規(guī)模還要大一倍。而在這個隱秘而巨大的市場中,福建系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占據過半的份額,其總營收超過6.1萬億人民幣,平均每天入賬超168億。
而這個龐大市場中的主局者是一位福建籍的新加坡僑商林恩強。在福建油幫的大佬群中,林恩強被視為教父級別的靈魂人物,他也被稱為“新加坡燃油大王”。
林恩強是新加坡興隆貿易(私營)有限公司、海洋油輪(私營)有限公司主席,旗下擁有一支70多條船的船隊,運力最高峰可達290萬噸,是新加坡本土最大的私營船主和私人石油貿易商,資產千億。在新加坡,他有一個外號叫“OK林”,意思是想要在新加坡買賣燃料油,如果林恩強不點頭說OK,你有再多錢也無濟于事。
而又有誰能想到,這位石油教父起初只是一個偷油的漁家子弟,那他是如何成長為一眾億萬富翁眼中,教父級別的靈魂人物呢?
12歲那年,林恩強跟隨母親遷居新加坡,初二便輟學隨父親出海跑船賣魚。新加坡是亞洲最大的石油貿易中心,在隨父出海打漁過程中,他每天都能看見不計其數的大小油輪從這個海運發(fā)達的國家經過,同時也目睹了“油耗子”駕著漁船海上盜油的整個過程。
那是一個混亂無序,草莽橫行的時代,他對財富充滿渴望。18歲時,他加入了這個需要膽量與血性的隊伍,帶著簡陋的煤油桶夜間出海,黎明前再將盛滿原油的煤油桶帶至附近的地下煉油廠去換取微薄的收益。他敢闖敢拼,僅兩年時間,就已經在當地的地下石油買賣圈中小有名氣。
依靠手里積攢的資金,林恩強開始逐漸盤活并擴大自己的地盤。他招兵買馬,購買油槽車,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地的伐木場、種植園丘、礦場、工廠等供應石油產品,從“油耗子”變成了“油販子”。
1968年,他創(chuàng)辦了興隆貿易有限公司,購入了第一艘100噸油輪--海獅號,開始涉足區(qū)域化的供油及航運業(yè)務,告別過去偷油的不堪經歷。
石油教父
進入70年代,林恩強又馬不停蹄地殺進洲國際石油貿易和航運業(yè)務,開始逐步購入大型油輪參與石油貿易,并出租油輪供跨國石油公司使用。80年代,他開始進口原油在新加坡進行提煉,強大手筆一次性購入5艘超級油輪,并定制了19艘特殊油輪,打造了新加坡最大的私營船企——新加坡海洋油輪有限公司。
90年代后期起,OK林的帝國版圖如滾雪球一般,產業(yè)逐漸擴充至行業(yè)的各個領域,其生意做得比李嘉誠更大。
在燃油貿易方面,他旗下的海洋燃料供應有限公司擁有從近海駁船到載重31.8萬噸的大型油輪130多艘,在世界油輪運營商中排名第16;在港口和倉儲方面,興隆集團控股的環(huán)宇倉儲有限公司,總儲量達236萬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幾個獨立倉儲之一,也有新加坡最大的獨立汽油倉儲碼頭;在航運領域,他管理和運營著超過180艘郵輪,每年經手的石油交易總值高達140億美元,幾乎等同于跨國巨頭殼牌在亞洲范圍內的市場份額。
在波譎云詭、國際巨頭廝殺的新加坡燃料油市場,OK林始終牢牢占據著半壁江山。他因何如此成功呢?除了他過人的膽識和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眼光外,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和團隊相互扶持,福建石油商人鄭金泉和民營油輪大王蔡天真都是他親密的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