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政府用行政化手段強化垃圾分類意識
1、“兩網融合”漸成趨勢,垃圾分類開始進入收費時代
《“十三五”全國城鎮(zhèn)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guī)劃》要求,要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相銜接的收運體系,積極構建“互聯網+資源回收”新模式,打通生活垃圾回收網絡與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通道,實現“兩網融合”。2018年7月,國家發(fā)改委公布《關于創(chuàng)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fā)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國城市及建制鎮(zhèn)全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在其后的其他各類文件中,也陸續(xù)提到了研究制定收費制度的目標,意味著,在鼓勵、試點、強制等手段之后,未來我國垃圾分類或將進入收費時代。
我國垃圾分類政策梳理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大城市陸續(xù)發(fā)布垃圾分類細則
北京:早在2012年就出臺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但因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導致垃圾分類居民參與率增長緩慢,目前正在開展條例修訂工作,新修訂的條例將不光對單位,也將對個人明確垃圾分類責任,以立法方式使軟約束逐步“硬起來”。根據北京三年行動計劃,2019年底前,全市垃圾分類示范片區(qū)覆蓋率將達到60%,2020年底達到90%。上海:1995年開始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最初把垃圾分為有機垃圾、無機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其后歷經多次分類標準修改,2014年頒布的《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將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四種,并沿用至今。
深圳:2000年,深圳成為全國首批8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自此以后,一直不斷探索科學有效的垃圾分類處理模式,2015年在全國率先建立起生活垃圾大分流處理體系,并通過逐步完善法規(guī)體系引導市民進行垃圾分類。近年來,深圳在垃圾分類管理領域先后出臺1個政府規(guī)章、3個地方標準和7個規(guī)范性文件,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規(guī)范標準體系,并于2018年2月發(fā)布了立法文件的征求意見稿,將垃圾分類標準細化為十三類,在46個試點城市中垃圾分類標準最為細致。
部分城市垃圾分類政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餐廚垃圾處理現狀:產生量大,處理率低,產能缺口大
(1)我國餐飲垃圾產生量大:餐飲消費與日俱增,餐飲垃圾呈現逐年快速增長態(tài)勢隨著城鎮(zhèn)化率提高,全國城鎮(zhèn)人口呈逐年遞增趨勢,在2018年末,全國城鎮(zhèn)人口達到8.3億人??焖僭鲩L的人口基數,使餐飲垃圾產生量也同樣與日俱增。
2010-2018年全國城鎮(zhèn)人口數量統(tǒng)計(單位:萬人)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受益于人口的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餐飲行業(yè)也在快速發(fā)展。2018全年我國餐飲收入為42716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9.50%。
2010-2018年中國餐飲業(yè)收入規(guī)模統(tǒng)計(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餐飲行業(yè)高速發(fā)展,隨之而來的便是堆積如山的餐飲垃圾,餐飲垃圾產生量呈現出逐年快速增長態(tài)勢,2018年全國餐飲垃圾產生量約在1.08億噸左右。
2010-2018年中國餐飲垃圾產生量規(guī)模趨勢圖(單位:萬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地溝油”、“泔水豬”等食品安全與衛(wèi)生隱患倒逼餐廚垃圾合理處置餐廚垃圾由于自身的特點和數量,將會造成食品安全、環(huán)境污染和影響城市形象等多方面的危害,因此,垃圾分類和餐廚垃圾處理勢在必行。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學術調研數據公之于眾,引起轟動
2010年3月,武漢大學何東平教授組織一些學生對武漢三鎮(zhèn)的地溝油狀況調查,根據結果估計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萬噸到300萬噸,而中國人一年的動、植物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相當于吃10頓飯可能有1頓碰上的就是地溝油。并且醫(yī)學研究稱地溝油中的黃曲霉素強烈致癌毒過砒霜100倍。結果見諸報端后,在全國引起轟動。雖然對數據可靠性有爭議,但地溝油管理的缺失不容置疑。
各地相關事件不斷爆出,政府重視,法案出臺
2010年前后接連爆出的“地溝油”、“垃圾豬”和“泔水豬”等惡性案件,直接促進了政府對餐廚垃圾處理的重視及相關法案的出臺。之后新聞公關、治污政策、法規(guī)條文連續(xù)出臺。明確產銷地溝油定罪量刑標準,最高可判死刑。
(3)我國餐廚垃圾行業(yè)現狀:起步晚,勢頭猛,產能缺口大
目前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能力較弱,餐廚處理能力缺口較大。在最新的《“十三五”全國城鎮(zhèn)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guī)劃》中指出,“到‘十三五’末,力爭新增餐廚垃圾處理能力3.44萬噸/日,我國餐飲垃圾2017年產生量為9972萬噸,相當于27.3萬噸/日;我國已建成餐廚垃圾處理項目約120個,項目平均約為200噸/日處理能力,故我國現有餐廚垃圾處理產能不超過2.5萬噸/日,處理率不足10%,產能缺口較大。
現階段,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行業(yè)整體還處于起步階段,并表現出以下六大特點。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強制分類時代來襲,法律約束保障政策執(zhí)行
1、產業(yè)政策引導:46個試點城市全面建立分類處理系統(tǒng)
產業(yè)政策引導是產業(yè)發(fā)展的前提,近年來,國家對垃圾分類和餐廚垃圾處理予以高度重視,有關部委接連發(fā)文發(fā)展餐廚垃圾處理行業(yè)。2010年5月4日,國家發(fā)改委、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環(huán)境保護部、農業(yè)部四委聯合下發(fā)了《國家展和改革員會辦公廳等部門關于組織開展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處理試點工作的通知》發(fā)改辦環(huán)資[2010]1020號,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選擇部分具備開展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條件的城市或直轄區(qū)進行試點,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餐廚垃圾處理工藝路線、形成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產業(yè)鏈,提高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
2019年6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固廢法修訂草案第四十四條提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統(tǒng)籌規(guī)劃建設城鄉(xiāng)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貯存、運輸、處置設施,并保障其正常運行,提高生活垃圾的利用率和無害化處置率,促進生活垃圾收集、處置的產業(yè)化發(fā)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污染環(huán)境防治的社會服務體系。
固廢法修訂草案第四十九條提出: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做好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建設,采取符合本地實際的分類方式,配置相應的設施設備,促進可回收物充分利用,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2019年6月6日,住建部、發(fā)改委、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f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
垃圾分類從重視變成了法律約束,11天之內三次亮相頂層設計。分別為習近平主席對于垃圾分類做出重要指示;緊接著國務院通過了固廢防治法案,主要內容是讓地方各級政府做好垃圾分類,配套相應設備,同時建設處理體系,從而資源化和無害化;緊接著住建部發(fā)布了垃圾分類時間表,其中兩個重要時間節(jié)點,一個是2019年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一個是2020年46個城市建成分類和處理系統(tǒng)。
在國家頂層出臺了相關政策后,各地市紛紛跟著出臺了法案,發(fā)力點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強行鼓勵民眾進行分類,一個是建設資源化垃圾處理站,爭取實現零填埋。其中熱門的代表城市是上海。上海從7月開始從嚴執(zhí)法。實行“四分類”標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濕垃圾、干垃圾;明確個人混合投放垃圾,今后最高可罰200元;單位混裝混運,最高則可罰5萬元。同時,上海市正在籌建新增7個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將正式開啟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的建設。
從上海的實踐來看,僅7月1日當天,城管開出了623張整改單,同時北京市城管委也表示將推動垃圾分類立法,且罰款不會低于上海,具體分類標準有一定差異,分為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及可回收物。近幾年,我國政府又陸續(xù)出臺了一些促進垃圾分類和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置的相關政策,為餐廚垃圾處理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
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的垃圾分類相關政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發(fā)改委先后公示五批、共100個城市推行餐廚垃圾資源化試點
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住建部等部門曾分別在2011年7月、2012年10月、2013年7月、2014年7月、2015年5月,先后公示了5批、累計100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區(qū)),覆蓋了32個省級行政區(qū)。在五批試點城市項目中,國家發(fā)改委補貼了約20多億,通過餐廚垃圾處理試點城市計劃,促成了餐廚垃圾產業(yè)布局,也撬動了大約80億社會資本進入,達到了發(fā)改委啟動餐廚垃圾處理試點的目的。
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餐廚垃圾處理投資或將新增3500億市場空間
垃圾分類實施后,我國的干、濕垃圾(包括餐飲垃圾、廚余垃圾)將從源頭到收運均分開。由于干、濕垃圾的成分差異較大,其處理路線也完全不同。我國過往的垃圾處理終端設施以焚燒、填埋為主,2011年開始我國開始推進餐廚垃圾處理,2011-2015年,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住建部等先后公示了5批、累計100個餐廚垃圾處理試點城市(區(qū)),覆蓋了32個省級行政區(qū);在最新的《“十三五”全國城鎮(zhèn)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guī)劃》中指出,“到‘十三五’末,力爭新增餐廚垃圾處理能力3.44萬噸/日,但是,我國餐廚垃圾2017年產生量為9972萬噸,相當于27.3萬噸/日,可見我國餐廚垃圾處理率還極低。
1.處理設備市場空間
和餐廚垃圾相比,我國廚余垃圾的空間和處理需求更大。首先,我們對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進行估算,方法一:我國城市人均垃圾日產生量約為1-1.2kg,考慮到縣城及以下人均垃圾產生水平相對城市居民稍低,可假設全國人均垃圾產生量為1kg/d,并以13億人口基數測算,則可估算我國年垃圾產生量為4.68億噸。方法二:根據我國《“十三五”全國城鎮(zhèn)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guī)劃》,到2020年,我國城鎮(zhèn)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將達59.1萬噸/天,占比為54%,可以估算我國城鎮(zhèn)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約4億噸。
我國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的占比為40-60%,若保守假設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為4億噸/年,同時假設廚余垃圾占生活垃圾比重為50%,則我國廚余垃圾產生量為54.8萬噸/天。我國餐飲垃圾產生量約為27.3萬噸/天,廚余垃圾處理噸投資約為40萬元,餐飲垃圾處理噸投資約為50萬元,則我國餐廚垃圾處理的空間可達3557億元。當然,也要意識到隨著規(guī)?;潭鹊奶嵘?,單位投資成本會持續(xù)下降。
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市場空間測算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運營市場空間
此外,我國廚余垃圾產生量為54.8萬噸/天,餐飲垃圾產生量約為27.3萬噸/天,廚余垃圾處理費用約為170元/噸,餐飲垃圾處理費用約為250元/噸,則僅補貼費用計,餐廚垃圾運營市場的年運營市場空間約為589億。(由于現階段試點規(guī)模較小,沼氣和發(fā)電、肥料等都沒有形成規(guī)模經濟,所以沒有單獨測算)。由于垃圾處置行業(yè)有較高的規(guī)模效益,我們預計未來運營收入和毛利率會有進一步提高。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19-2025年中國餐廚垃圾處理行業(yè)市場潛力分析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